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风土
2017年10月12日

藻溪旗杆内

谢祖杯

“旗杆内”在藻溪泗州桥北岸桥头,大宅坐北朝南,前面新街,后是过桥宫(以小河道为界),右侧“春和内”,左侧陈敬钿等民宅。建光村辖,宅主章大玺。

“旗杆内”原先有三进平厝。门房五间,第二进正厝七间,左右厢房各四间,第三进也有七间,前后围成一个大四合院。门口大埕皆由红花岗岩石板铺就,大门口有旗杆石和上、下马石墩。后来,旗杆石和上下马石墩被毁。

2009年10月,藻溪小流域治理,藻溪溪门拓宽,“旗杆内”大宅在拓展搬迁范围内。因此,现在“旗杆内”已经失迹,旧貌不再。

不过,“旗杆内”后裔至今还保存着一面“扬芳振硕”匾额,该匾额(203×80)c㎡,是在“道光十四年大吕月(清·1834.12)”,“钦命礼部右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学政陈□,(□为篆字阴纹印章——硕士用光)”,送“国学生章淳母节母冯氏八旬”大礼。

这里问题来了,章淳是谁?陈用光是谁?他们与大玺是什么关系?

阅章氏谱系:

光阔,生清乾隆癸酉、卒嘉庆丙辰年(1753—1796),享年43岁;妣冯氏,生乾隆乙亥、卒道光丁酉年(1755—1837),享年82岁;婚生子二,亦市、亦桐。

亦桐,国学生,榜名纯,讳穆如,生乾隆癸丑、卒咸丰乙卯年(1793—1855)。亦桐婚生五子,次子大玺。

国子监学生,叫国学生。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淳——纯,标准汉语和闽南话谐音,是送匾人书写笔误?还是修谱出错?不得而知。

大玺(1805—1869),册名卿,号微仙,谥懋恭,生清嘉庆乙丑年、卒同治己巳年。清庠生,钦加五品衔附贡生候补训导。故此,章宅屋前有旗杆石,门房沿阶有上下马石墩,人称“旗杆内”。传说早年,文官经过章宅门口要下轿,武官经过章宅门口要下马。

从中还可以知道,光阔1796年往生时,其发妻冯氏刚40岁出头;其儿子亦桐才3岁。冯氏没再醮或招夫养子,从一而终,拉扯亦桐长大,培养成人,是国学生。冯氏、光阔之孙——大玺是“五品衔”官员,级别比县太爷还高。后裔长进,祖上增光,无怪乎贞节老祖母八十大寿之时,“三品官员”送“扬芳振硕”匾额,赞寿星“忠贞美名传播,社会震动(影响)很大”。

送匾人陈用光,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十五年(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新城钟贤(今江西省黎川县)人。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曾任福建、浙江学政,为道光皇帝所器重,曾被钦命为“文魁”。

“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亦称“督学使者”,俗称“学台”。清雍正年间始设,每省一人,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科举考试、学馆人员管理的省级官员,级别属正三品,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三年一任。

坊间流传着送匾人陈用光,是大玺父亲——国学生章淳——亦桐的“学生”,其实,传说是否定的。

权当章亦桐是陈用光的先生论:先生章亦桐生于1793年,学生陈用光生于1768年,学生比先生年长25岁。学生陈用光1801年中进士,而此时先生才8岁。显而易见,不是师生关系。

早年男女婚姻:讲门户相当,凭媒妁之言,遵父母之命。国学生章淳的母亲冯氏高风亮节,对爱情和对家庭的专一、忠贞不渝的精神,美名传播,社会震动(影响)很大。陈用光既然“提督浙江全省学政”,省级三品官员,相当于现时的省教育厅厅长,且陈用光不但尊师,而且爱才,被称为尊师爱才的典范。陈用光对自己的辖下——国学生的“节母”、“钦加五品衔附贡生候补训导”的“祖母”的寿诞“意思一下”,这只是其工作本分例行公事而已,当然,也是爱才的体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