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广“名特优”捕养 促进可持续发展
炎亭“耕渔牧渔”风帆正劲
记者 方耀星
“现在已过了梭子蟹和皮皮虾的黄金捕捞期,当下正是黄鱼养殖的大好时节,镇里将国有黄鱼养殖项目分包给当地三个专业养殖合作社,目前养殖情况看好。”昨天,分管渔业的炎亭镇副镇长章显进告诉记者,炎亭镇抢抓实施水产跨越工程的历史机遇,竭力整合各方资源,重点推广梭子蟹、皮皮虾、大黄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有力促进了全镇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炎亭是我县渔业重镇,辖有6个渔业村和1个渔业公司,各类渔船达66艘,分别从事单拖渔船、桁杆拖虾、渔业辅助冷藏渔运等作业。该镇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强力推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积极开展了“一打三整治”“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等专项行动,在全镇掀起了“护幼鱼、治渔具、抓伏休”的热潮。
特别是在“一打三整治”工作中,该镇实行“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总结”,并建立反馈机制,对督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禁用网具专项整治中,全镇率先实施“滩长制”管理模式,已确定镇级滩长、村级滩长各6人,建立起了覆盖全镇的禁用网具新型管理体系。
炎亭镇着力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作业秩序,坚持铁腕整治。仅去年就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8艘,清除“串网”5.7万米、“地笼网”4212顶;依法查处违规渔船13艘,查获违禁渔获物1.6万公斤,采取强制措施32人,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声势和社会影响力。为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逐步减压渔业捕捞强度,确保海洋捕捞产业可持续发展,该镇开展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工作,力争五年任务一年完成,至今已完成申报并上交渔船79余艘,拆解工作也得以有序推进。炎亭镇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减船转产渔民从事休闲旅游和水产养殖等,争取政策支持他们再就业再创业,努力实现“转业不失业,减船不减收”。
“精准服务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自然岸线修复,着力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全面推进海洋强镇建设。”章显进介绍,炎亭镇前屿岛海区,水质良好,水流畅通,水深达到12米以上,周边无污染源,符合深水网箱养殖要求。炎亭镇是传统捕捞产业渔区,面临着许多需要转产转业的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可吸纳不同层次转产转业的渔民参与养殖,增加渔民经济收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炎亭镇大力开展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资源修复,累计增殖放流各类苗种2.41亿尾(粒),投入资金6.15万元。同时严格监管,全力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去年以来进一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坚持以蟹笼、渔运、围网等10人以上高危渔船、禁渔区线、东海带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为执法重点,重点检查船员持证、渔船标识、渔具使用等情况,累计开展港内、海上巡查632航次,出动执法人员6226人次,依法查获违规渔船231艘。开展海上抢险救灾23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20艘,救助遇险船员21人,投入救助经费157.3万元,为海上受伤遇险船员架起一条海上绿色生命通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