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孝稽诗集《回到出生地》分享交流
在出生地找到汉语的精神和力量
王少君/整理
《回到出生地》
作者:王孝稽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王孝稽,1975年出生,浙江苍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诗集《南方叙事》《休假书》《回到出生地》等。曾获浙江青年文学之星优秀作品奖(2014年),第五届闻一多诗歌入围奖(2014年)和华文青年诗人入围奖(2013年、2015年)等。
5月25日,王孝稽诗集《回到出生地》分享交流会在苍南抢红驿站举行,50多人参与。王孝稽诗集《回到出生地》,2019年4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由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网等发行。本书收入王孝稽近年来原创诗歌精品一百多首,作者用简洁有力并富有韧性的语言向他的“出生地”致敬,以深厚的情感写故事、故物、故乡和亲人,朴实、简净、十分耐品。现将分享交流的主要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手格(主持人、青年诗人)
诗歌的本质是什么,简单的说,无非就是留住属于人的那一份温情和感动。感谢朋友们,在乙亥年孟夏,万物生长的季节,以王孝稽和诗歌的名义,聚在这里。
很多朋友看到的是孝稽的好脾气,而我看到的还有他内心的孤傲。在他的诗歌中,部分地体现为表面逻辑的对立和冲突,有时候甚至是混乱——个人与环境,现代与古典,城市与农村,妥协与抗争,嬉笑与执着,实体与词语……它们既构成了诗歌的张力,又表现为孝稽胸中的块垒。孝稽已经出了三本诗集,整理出版过程我都很清楚,他谨慎、细致的做事风格也决定了他诗集的品质。
今天晚上的活动,就像大家在现场感受到的,没有台上和台下之分,就是一帮朋友聚在一起,借着孝稽《回到出生地》这本诗集的出版,读一读孝稽的诗,听孝稽说一说他的创作历程,畅所欲言地谈一谈各自和王孝稽诗歌有关的话题。
聂权(《诗刊》编辑)
第一次见孝稽,感觉他有点孤傲,当时对他的诗歌也没有深刻的印象。第二次见,这两点印象改变了。去年,苍南诗会,我和手格共同邀请了王小妮、李琦、娜夜、李元胜、汤养宗、熊盛荣等几位师友,孝稽忙前忙后,很多细节都让大家很暖心,勃发的真情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位可交的朋友;手格之后把他写苍南的几首诗发给我。看了以后,我和手格有同样的感受,孝稽的诗歌在突飞猛进,不论从语言,语感,意象的使用,还是从结构布局的安排,气息的和谐,空间的留白,都有可喜的进步。很为这位有个性的兄弟的进益高兴,也期待,他可以写出更多的好的作品。
江离(《江南诗》编辑部主任,浙江省诗歌创委会副主任)
王孝稽兄是浙江苍南诗群中的一员,在这十年中,也是《江南诗》的重要作者之一。多年前,我阅读到他的作品,铺陈有序,隐忍沉稳,发而中节,颇为可观。这得益于苍南良好的诗歌氛围,他的写作基本功扎实,凡有所出,都能保持较好的水准。他与人交往中往往带着游戏精神,喜爱自由嬉笑,与他诗歌中体现的执着形成强烈的反差,也许文本中体现的自我更加真实一些,那里有他对世界、对生活态度更诚实的表达。就像他在写苍南明矾矿山的诗中所说:“如果用星光洗去多余的尘土/这将是一座透明无限的山体”。星光是一种根植于信念之中的价值,借助于此,洗去尘土之后,我们有可能在生活中寻找到一座无限透明的山体,一种值得一过的生活。在此诗歌分享之际,向孝稽兄致贺!祝分享会圆满成功!也祝他在未来能够找到那无限透明的山体!
陈革新(苍南作协主席)
我很喜欢孝稽心地的朴实善良,为人的内敛低调。但凡内敛的人,他的内核总有爆发的力量,非常高兴他为我们带来了新作——《回到出生地》,这部新作正是他用诗歌展示力量的一种方式。出生地,用现代流行的表达,总跟故乡连在一起,而故乡,明明是故乡,现在的人却往往说成了乡愁。在我看来,孝稽的出生地与故乡是两回事,孝稽把出生地做了诗性的表达,理性的挖掘,避免了普遍的矫情,因此,他的出生地,比故乡内含更丰富,意义更深刻,也更耐读。但我更喜欢他自序中的洄游这个词,是词语,又是意象,真是太好了。如果把诗集的书名改为洄游也是不错的选择。洄游真是美妙的情景,南方的江口,洄游的都是海鲜,青海湖,湟鱼在洄游,挪威、加拿大,三文鱼在洄游,那场面真是震撼的不得了。出生地是骨子里的,这些鱼,出生在源头,生活在大海,又要回来,所以,我个人更喜欢孝稽用洄游这个富有张力的意象。
朱建德(今日苍南报副总编)
据孝稽说,他的诗歌创作起步于我们报纸副刊,他的第一首诗就发表在原《苍南报》副刊的文学版上。
今天来参加孝稽作品分享会的朋友,大部分是我们副刊的作者。这几年,我们的报纸副刊在培育本地人文精神,培养文学作者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也感谢孝稽多年来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撰稿,支持我们的报纸副刊。孝稽也是我多年的好友,他除了诗歌创作外,还写散文。我在工作之余,也喜欢读些诗歌、写些散文,并常常从诗歌语言中汲取养分,充盈自己的写作。孝稽每次有新作发表,我都会第一时间找来拜读,他的诗歌也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洄游。
陈允东(平阳青年诗人)
写诗实际上是一件困难的事,在技术层面上,要处理结构、逻辑推进、角度、语词之间的距离等问题。但是,更难的是,保持对生命的敏锐洞察和尖锐感觉。
孝稽在多首诗中写到“父亲”形象,《回到出生地》这首比较特别,本诗中,父亲回到出生地,父亲引领我回到出生地,或者父亲本身就是出生地,这三层意思相互叠加推进。这使得这首诗呈现出一种“内在”的丰富。
因为,诗人“庞大的根须”与“出生地”的所有事物“纠缠”,这“纠缠”可能要至死方休。而一切的紧张也就来源于此。也是因为如此,诗歌才能把读者带入到一种情境,饱含诗人生命觉察的情境。
陈世茂(灵溪作协会长)
与孝稽认识缘于诗歌。孝稽每一次新诗集的出版都给我带来惊喜,透过那些怀有温度的文字,我能看出他对诗歌的虔诚和专注。无论从诗歌语言、诗歌内涵,都值得我认真阅读学习。他为当代诗歌注入了另一种温暖的新鲜血液,在理性与现实间打开诗歌视野,以知识分子笔下的人文关怀,瓦解了当下林林总总诗歌怪现象。
倪宇春(龙港作协会长)
世纪之交,龙港与观美两地诗友在龙港举办了一次东塘文艺采风,然后在《龙港诗刊》上刊发一组叫“后羿诗群”诗歌,我记得十几位诗友中有一位叫“谷村”还是“村谷”的作者的诗,让我眼睛一亮,开始知道孝稽这个人,以及他诗意中的张力。后来每读到孝稽那似乎不着边际游刃自如的诗,我就想到二十年来他诗歌创作中的先锋性创新精神。他刚才说谢云老先生给他画了三只鸟,一只是高崎,一只是德吾,我是想讲,他的诗歌是夹在先锋性与传统性之间的,既有独具匠心、天马行空那种挥洒自如的想象,摒弃平铺直叙老套叙述,又有很传统叙事与抒情,用“赋比兴”娓娓道来。我相信他的诗歌会走得更远。
李统繁(苍南青年诗人)
王孝稽的作品秉承干净细腻沉稳的风格,语言简洁而不简单,有深意而不深奥,极具穿透力和辨识度。他擅长将笔下的山川、河流、江畔、小舟、石头、老宅等景物与内在情感的抒发完美融合。叙事中饱含生活的沧桑,每一首小诗如同缓缓打开的画轴,令人耳目一新。
《回到出生地》像一列时光专列又一次将我们送回了那片熟悉而又神圣的土地。“心跳还在继续,我听到世间最亲密的召唤……”。
张耀辉(浙江省作协会员)
诗歌是文学桂冠上最亮的明珠。现代诗流派众多,诗评标准各异。就我而言,一首好诗中应该有鲜美文辞,鲜活内容,触人心思。20多年来对他的阅读,我相信王孝稽的诗歌是“贴近胸口”的好诗。
《回到出生地》诗集中,我看到他孤独而执拗的“洗涤者的姿势”,听到了他“在南方腐殖质的空隙里”的歌咏和低泣,在他“埋入体内的钟”里感受“迁徙”和“晃荡”之间的“捷径”或“平衡术”。诗歌中处处能读到诗人与故乡的精神纠缠。
缪立士(青年诗人)
刚才,我在过来的路上思考,孝稽诗歌有什么品质,或我能从他的诗歌里学到什么。
孝稽的诗歌品质,我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接地气。他的诗接地气,以他这本诗集的名字来说,就是“回到出生地”。我把他这种写作称作为有根的写作。
孝稽年少时候就怀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开始写诗,然后多年为此不懈努力,一直到现在。这中间不论有多少艰辛困顿,曲折坎坷,他都没有放弃。对待写作,五年不成,我们就十年;十年不成,就十五年,乃至二十年。孝稽的这种执着和热爱,让他在诗歌上不断精进,成就自己,完成自己,并做最好的自己。
章小强(苍南作家)
这本收录了198首凝聚着诗人心血和当代诗歌灵魂的新诗集,时间跨度从2009年10月11日到2018年9月16日。作者用整整十年的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体现了诗人真正的追求诗歌理想的精确的质感要求。
在我的眼里,这本诗集能够“在汉语河流洄游中”,大胆突破自己,来了个华丽的转身,可以说是诗人诗歌探求的一种灵魂蜕变,完全超越了《休假书》和《南方叙事》。它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功能、塑造和张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几乎每一首都能戳中你的灵魂深处,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诗人在诗歌创作洄游中,带给人们最大的惊喜。其次,一句句蕴藏在诗里的诗眼,比比皆是,像一颗颗珍珠串连起来,既抓住你的心,又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显示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像:无法跨越的镜面/一束光芒阻挡其中/镜子的悖论,包容所有空气/熬成珠。
董智超(苍南县文联主席)
我很喜欢今晚这样的一种氛围,大家坦诚交流,互助互持,特别好。
不知道大家在创作的路上,是否有过彷徨的时候,质疑自己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坚持着。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父母在我成长的路上对我非常严厉,刚开始我是很不能理解,直到很偶然看到舒婷的诗中有一首她写她母亲的诗,她说——我对你的爱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当我读到那句话的时候,我感觉我一下子理解了母亲,和她的情感一下子就通了。我讲不出,当今这样的时代,我们坚持文学创作有什么用,但是请你相信,它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一定会悄然发生作用,期待大家能够继续坚持创作。
我们今天做这样的一个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文学创作,是在倡导、推广、传播这件事,所以我们还要聚到一起来,做好这本书出版以后的后半篇文章,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与。呼吁大家能够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如果有需要的或者时间合适的话,我也都想参加。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去更多更好地了解大家。最后,希望大家能创作丰收。
王孝稽(《回到出生地》作者)
《回到出生地》,是我的第三本诗集。晚上因为我的一本诗集,来了这么多朋友,确实让我很感动。爱上诗歌,而且一爱就二十来年。爱上并坚持诗歌写作,是有各种缘由的。最主要的是苍南文艺界提供的土壤和气候,比较适宜作者自由生长。
我的诗歌历程,可以简单归纳为这几个阶段,1995年之前:风暴口的沉默;1995年至2005年:单维度的孤独叙述;2006年至2012年:在生死之间纠缠并打开多维度空间;2013年至2017年:在焦虑中找到我的辽阔;2018年之后:进入无限可能的纯粹状态。今后我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清除一些多余的杂念,用生命独守我的万物,进入我自由的、无限可能的、独一无二的修辞时刻。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