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6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创作
2019年06月20日

夏至,杨梅红到蒂

薛思雪

当阳光的行脚,直直地踏在北回归线上,深情回眸在去年冬至那天出发的南回归线时,这一天,“夏至”就如约而至了。

“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夏日是蝉鸣的季节,随着“蝉始鸣”的第一声,则宣告“夏至”了。蝉,这个夏天的歌者,这个夏天演唱会的主角,也是感阴气而鸣。无论是远古还是今天,蝉的存在对人类来说都是一个神奇:它的羽化,它的饮露;它在泥土深处许多年的默默潜伏,突然在这个夏天破土而出,化为能够飞翔与歌唱的精灵。夏至,最不能少的就夏蝉的鸣叫声和夜晚的流萤。蒲扇轻摇,流萤乱飞。小时候会在夏日里捉了萤火中放在玻璃瓶里,看着一闪一闪的亮光,生出喜悦无尽;也会捉了知了,剪去翅膀上的薄衣,用一根小绳拴住,看着它在地上来回的爬来爬去,生发趣味无限,只是现在想来,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残忍。

夏至,“半夏生”。半夏,是药名,也是节序,居夏之半而生,故名。它也意味着夏天已经过半,后半夏骄阳似火。半夏生,是夏至第三候,半夏,喜阴的夏天植物,像车前草、葡公英一样,大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于这些可以药用的植物总是怀有一种温情,甚至觉得这些中医草药,就像半夏一样,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命名。《别录》记载:“半夏,生微寒,熟温,有毒。”半夏,这么优雅的一个名字,却原来也带着一丝妖娆的气息,正如她生在夏日浓烈的气候,却偏偏爱上那一抹含羞的阴柔。我想,多半爱到极致的东西都会具有不可抗拒的毒,一如爱情,爱了就有恨意,不爱那么也就不在意了。半夏是浓烈的,爱得深,恨得久。一如半夏的花语是爱与恨,传说在一个深山里的地方,有一个蛇妖,她叫半夏,她是人面蛇身的妖怪,长得很漂亮。有一天,她化成美女去采草药,无意间见到一个人受了伤,便把他带回她所住的山洞,悉心照料。不久男子伤好了,男子对她产生了好感,蛇妖爱上了他,但她自知她是蛇妖,便把男子送回村庄,第二天,男子也来了,看见人面蛇身的半夏,就逃走了,第三天带着村庄里的人灭了蛇妖,蛇妖临死前说了我是生生世世化作草,生生世世毒害着每个地方,生生世世拯救每个地方。于是,植物半夏既有毒性,也有药性。爱与恨都是时光里的妖精,所有的人都会爱上她。

在我们江南垟闽南语乡间有一句谚语,“夏至,杨梅红到蒂。”说的是夏至前后,杨梅通体熟透了,红得如血般,胭红的汁都把蒂头都浸红了。杨梅姿色是醉人的,胭红的梅子挂在树梢,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会被其诱人姿色所折醉,无论在哪个时刻都会神迷心离,口流香津。可此时江南的梅雨,淋漓的淫雨总是让人生厌的,可就在这个令人压抑的季节里,那红艳娇滴的杨梅却让人心中为之一动,懊闷的心便在连日的阴霾中开出花来。但杨梅苦短,不宜久放,这种甘甜的果实往往是大快朵颐不了几天,便与那连绵的梅雨一起飘走了,让人顿感可惜。

然,勤劳智慧的江南垟先民,总是有办法留住杨梅的这种甘甜的。于是,杨梅酒便应时而生。《本草纲目》中说:“生津,止渴,调五脏,涤肠胃,除烦愤恶气。”李时珍把杨梅酒也变成了一味药,不仅可以治生理,也可以疗心理。酒中杨梅香甜可口,果美味甘,不仅是止泻仙丹灵药,也是在夏日消除疲劳和烦躁的神药。每年的这个时候,母亲总要给肠胃不好我,浸制杨梅酒。我们这里最好的杨梅,当属云岩石头岙杨梅,其树冠较大,枝叶较疏,呈圆头形,日照充足,果圆而大,呈紫红色,果肉嫩厚,柔软多汁,让人望而生津,垂涎三尺。每年这个时候,我总要去采摘几十斤,用来浸制杨梅酒。

父亲,喜欢喝酒,最喜欢喝梅酒,三伏天浸制些杨梅酒是我家的传统,也是母亲的拿手好戏。母亲每次浸制杨梅酒时,总是要把最好的杨梅挑一些出来,放在碗里给我们每个人分几颗吃;现在也是,不过因为怕上火,我不敢多吃,于是母亲就把杨梅放在冰箱的最上层冷冻起来,并美其名曰“杨梅果冻”。有时我们渴了,就挖一颗出来尝尝,既生津又解渴,有着无上的美好。同时,母亲还挑选一些品相不好的杨梅出来,放在竹篮里挂在院子里晒,看看水分蒸发的差不多了,就提进来放在锅里加点水在熬,等水沸腾了好多次,看看水都变红了,母亲这时便放进一些冰糖,继续熬,一直熬到杨梅变糊糊的,跟冰糖水融为一体了,才把这些杨梅打上来,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瓶里,每次吃稀饭的时候,母亲就捞几颗出来,给我们当菜肴用,既有杨梅的酸甜可口,又有果脯柔软爽口,开胃又开心,这就是所谓的“杨梅脯”了。

留下的,母亲便用它来浸制杨梅酒了。母亲先细心的把新鲜杨梅摘去叶和梗,清水冲洗一遍;然后将杨梅倒入凉开水中,水量稍稍没过杨梅;接着加入一大勺食盐,稍稍搅拌使其溶化,慢慢的可以看到杨梅中有许多小白虫爬出;浸泡二十来分钟,取出杨梅,再次用凉白开冲洗一下杨梅,用餐巾纸轻轻吸干杨梅表面的水份,然后放置通风处彻底晾干;而后准备一个干净无水无油的可密封广口玻璃瓶,将晾干的杨梅倒入瓶中,再放入冰糖,放杨梅和冰糖也是有讲究的,要一层杨梅一层冰糖码;最后倒入白酒,一般都是用我们宜山老酒厂土烧的白酒“老酒汗”,盖上盖子后,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每隔两天晃动一下玻璃瓶,泡制一般要半个月左右,当杨梅的殷红丝丝地透入烧酒时,杨梅酒就算是大功告成,即可饮用了。

记得那个时候,有时还未到半个月,父亲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瓶子,舀几勺杨梅酒,细细地品尝起来。喝着杨梅烧酒,父亲那因生活劳累和病痛折磨紧锁的眉角便也舒张开来,陶醉在杨梅酒馥郁的芳香中。儿时的我最喜欢吃那老酒汗浸过的杨梅,最喜的是,父亲有个癖好,只喝杨梅酒,不吃酒浸过的杨梅,于是每次父亲喝杨梅酒,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朵颐杨梅了,那被冰糖和酒抚慰过的杨梅比新鲜的杨梅还好吃,拿一颗含在嘴里,轻轻一咬,一股甘甜而辛辣的滋味便从中溢出,让我忍不住闭紧了眼睛,再细细品味,酒的辣劲过后,便有一股酸甜从口中滋生,那便是杨梅的滋味了。一时间,嘴中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接着这种滋味便随着杨梅酒游走于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有一种说不尽的舒坦。这种滋味,这种喜好,深入骨髓,一个人于三伏天在家午间喝一点杨梅酒,也就伴随我这么多年,每每说不清是在吃杨梅还是在喝酒,因为此时已是梅中有酒,酒中有梅不分彼此,杨梅与酒已是浑然一体了,可这酒却也保存住了杨梅甘甜清冽的滋味,能在三伏天大快朵颐杨梅,也算是一件人生的快事了。我想,要是再邀上三两好友,煲一罐清清淡淡的汤,炒几个精精致致的小菜,品几小杯甘甘甜甜的杨梅酒,东南西北地扯着闲话,一顿简简单单的家常饭吃得舒畅快意,且品出了寻常岁月的闲适意味。因此,每年杨梅酒浸制好后,我总要邀请几位远在他乡创业回乡探亲的盟兄弟,一起在母亲的小院里喝杨梅酒,忆孩童事,“何当共饮杨梅酒,却话当初年少时。”看这些归乡的盟兄弟,他们在喝酒时牵引出游子的一缕缕乡思,我想这肯定是杨梅酒独特的魅力所致了。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蓑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这首《鹧鸪天》,可谓写尽夏至夜晚独行的诗意和旷达。在山林断处,一抹青山,竹林茂密,一段城墙,一方小池,乱蝉鸣叫,衰草遍地,白鸟翻空,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日,清香暗送,夕阳西下,诗人拄着藜杖,在村舍外,城墙旁,闲步游赏;感谢夏至天公做美,天气如此炎热,昨夜三更,下了一场好雨,使得自己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何其快哉。我想,这样的景境,这样的心境,不仅应属于苏轼一个人,应该是所有人的夏至梦情。我想,在夏至时节的夜晚,微风来的轻手轻脚,月儿挂在天际,搬张椅子,坐在夏日的天幕下,仰望星空,或一个人竹杖芒鞋独行夜幕中,就算是不说话,听风来的消息,也是一种至美的享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