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的传说
尤荣开
植物蛇床子
中药蛇床子,李时珍云:“蛇喜卧其下,食其子,故有蛇粟之名。”蛇是蛰虫,惊蛰后开食,开食时食荤,如鼠、蛙、鱼、虾之类,封食时吃素,如食蛇床子等。古今用蛇床子熏洗治疗多种皮肤病、瘙痒症、小儿癣、恶疮、湿疹、过敏性皮炎、头疮、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等均有奇效。蛇床子如何入药,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秦朝时浙江省苍南县南部有一个小村突然流行一种怪病,病人的汗毛孔长鸡皮疙瘩,痒得不停地搔抓,有时抓得鲜血淋淋,还不解痒。这种病还传染得很快,不要说穿病人的衣服,躺病人的床也会被传染上病,就是病人搔抓时飞起来的碎皮落在其他人身上,也会犯病。没过几天,全村的人都被传染上了,吃什么药、抹什么药都无济事。
一位走方郎中说:“在百里之外有个海岛,听说那岛上有一种长着羽毛样叶子、开着伞一样花的药草,用它的种子熬水洗澡,可以治这种病。不过,谁也没有办法采到它,因为岛上全是毒蛇,药被蛇压在身下。”
“老虎口中拔牙,毒蛇身下取药”。大伙听了,只好叹气。
有一智勇双全的青年,决心为解除人们的痛苦而独闯蛇岛。五月初五,青年背上干粮,划船出海了。但他走了很久,也没回来。接着又有一个青年去岛上采药。可他离开村子后,也同样没有了音信。
这两个人大概全喂了毒蛇,因此,人们全都打消了去蛇岛采药的念头。可是,痒劲儿一上来,真让人受不住,搔来抓去,有的人抓破皮肉露出了骨头;有的人伤口流脓,变成了大疮。眼看全村人都在受这种怪病的折磨,第三年青年咬咬牙说:“我非把药采回来不可!”
老人们劝他说:“算啦,身子犯痒强忍着吧,要去蛇岛可就没命了!”
青年说:“事在人为,我就不信没办法治服毒蛇!”他离开了村子,但没直去海岛,他首先四处寻访治蛇的能手。
有一天,青年来到海边的一座大山,山上有座尼姑庵,庵里有个一百多岁的老尼姑。人们传说,老尼姑年轻时曾到蛇岛上取过蛇胆配药。青年就找到尼姑庵,问老尼姑用什么办法能上蛇岛。老尼姑说:“毒蛇虽然凶恶,却怕雄黄酒。你在端午节这天的午时上岛,见着毒蛇就洒雄黄酒,毒蛇闻着雄黄酒味都会避开你。”
青年谢过老尼姑,带上雄黄酒出海了。他把船划到蛇岛附近抛下锚,一直等到端午节正午时才靠岸。只见岛上处处是蛇,有黑白花的,有带金环的,有几尺长的,也有碗口粗的。青年一面走着一面洒着雄黄酒,毒蛇一闻到雄黄酒味儿,果然都盘住不动了。他急忙从毒蛇的身子底下,挖了许多羽毛样叶子、伞一样花的野草。
这位青年,终于活着回来了。他不但找到了用雄黄酒制服毒蛇的好办法,还为乡亲们采回了治病的两大篓药草。他把药草的种子煎成水,让村里的人洗澡。人们洗过几次,病全好了。
后来,大伙把这种草种植在村边,用它做治癣疥、湿疹的药。因为药压在蛇身下,故叫蛇床,它的种子就叫“蛇床子”了。
注释: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细长,圆锥形。茎直立或斜上,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纵条纹。根生叶具短柄,基部有短阔的叶鞘,边缘膜质;上部叶几全部简化成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2~5cm,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末圆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顶端有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有短柔毛;伞辐8~25,长0.5~2cm;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有短柔毛;小伞花序具花15~20,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稍隆起,花柱向下反曲。分生果长圆状,长1.3~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展成翅状,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7~10月。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肾、脾经。
【功效】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
【应用】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病痛,疥癣湿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剂。外用:煎水熏洗;或作坐药(栓剂);或研末撒、调敷。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