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旅游
2019年11月14日

重走坑口大峡谷

温怀吓

 

立冬,天高气爽。一大早老友忽然来电:走,到你的世外桃源走走!

我的“世外桃源”?对,那个承载了我对高中生活绝大部分美好回忆的“世外桃源”。1994年秋天,我的班主任颜厥盾老师带着我们班级同学到这个地方进行了一次野炊活动,从此之后,“坑口”就与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学生时代,这里是我逃避繁重课业的乐土;工作之后,这里是我休闲放松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每每教授《沂水春风》一课,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这里的风景。于是,就像我的老师把我们带到这里一样,带学生到坑口成了我教书生活的保留节目。

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跟老友提过我的“世外桃源”,但在这个晴好的周末立冬里,一行十三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穿越”活动。驱车沿玉龙湖至库区村,泊车步行。穿过一片竹林,就到了“蛟龙桥”,一条破旧的水泥单拱桥,但因为他的名字,这里成了我的“世外桃源”的起点。通过这座桥,就远离尘俗,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

过桥之后是一条黄泥路,路的两旁灌木丛生,在这里你能在季节混乱的南方找到秋的颜色:枯黄、陨红。路上堆满落叶,人踩上去,发出久违的令人舒适无比的“窸窸窣窣”的声音,这种声音不同寻常,只有泥路上的落叶才能让人的耳朵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灌木林间路的尽头有一座宫庙,为“坑口杨府宫”,当年的香火已经因为村民的外迁而不再氤氲,丛生的杂草几乎淹没整个小宫。宫后面是个自然村,如今已是空无一人,我只能在断壁残垣间回味当年赠予我们地瓜青菜的老农的淳朴与善良。

道路左转,前方豁然开朗。坑口大峡谷的入口已经近在眼前:这是一条溪流与玉龙湖的交接口,宽近百米,奇石遍布。一行人神情激动,跃跃欲试,真正的挑战开始了:我们将沿着这条山峡,一直攀登到海拔八百余米的玉苍山石海。

沿着水的流经,我们手脚并用,把各式各样的石头踩在脚下。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水的故乡、石的海洋。

二十五载过去,山石依旧,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块石头下面有个洞,我们在这里露营过夜的时候,山猪曾经光临过;这潭水我们称之为“神的一滴”,那年露营夜宿醒来时第一眼看见细雨中的她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纯洁;这种叶子我们给她命名为“连心叶”,她在我的书房里依然是最美的书签;山上那棵红枫树给了我许多的生命启发,因为当年迷恋她的美丽而穿山越岭到她身旁时竟然发现没有一片红叶上面没有黑黑的虫点。

于无路处求通行,确实不易,更何况此行的目的地远在山巅。三个小时之后,一开始的惊喜与激情随着体力的透支逐渐变成了疑问:还有多少路途才到山顶?抬眼望去,前面还是岩石,岩石上面,山林密遮,不见山巅。在经过一条乌梢蛇的惊吓和一条中华小鲵的惊艳之后,水逐渐隐入石下,我大声呼喊:我们到石海的入口了。

成功在望的喜悦很快被石海的气势镇压,同行的一条田园犬“小黑”也已经敏捷不再,趴在主人的肩膀上不肯下来,我们两脚发软、气喘如牛,但是没有选择,我们知道回头路比来时路更艰难,我们只能前行。

用尽所有的体力之后,我们终于到达石海的中心——一块硕大平坦的巨石。扔掉背包,瘫躺在巨石之上,望着高悬头顶的铁索桥和桥上惊恐的人儿,一种青春的激情瞬时燃遍全身,于是诗情勃发,四韵俱成:

廿载芳华逐水逝,旧地重游难自持。

山石依稀识故人,长虫吐信不相知。

清涧小鲵复来见,问君当年凌云志。

万米山峡和笑过,方觉岁月已成诗。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