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川农事
养绿萍
李立民
寒半减,暖初回。立春到了,人们始闻到了早春的气息。
庄稼人闲不住了。那时,家乡的农业实行集体化生产。原先每年于此时,生产队都会派出若干劳力,划着河泥船,挑上竹萍篰,前往事先联系好有温泉灌溉而养绿萍的地方,去采集萍种了。外出采集萍种,肩挑船运,旅途劳顿,甚为不便。后来,队里学习借鉴城西公社养绿萍的经验,开展了“就地采种、就地繁殖”的试验,连续几年在协天庙前的两个池塘内放养了绿萍,并指定专班精心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绿萍终于平安地越过了炎热的盛夏、寒冷的隆冬,从而取得了前所末有的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年年养萍、年年外地采集萍种的历史。
绿萍,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家乡人又称之为“瓢”,体小,飘浮水面。春季呈绿色,生长繁殖快;秋冬时节,因其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绿萍叶背具有鱼腥藻的共生腔,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因而,它是稻谷的优良生物肥源,肥效迅速且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增产。
绿萍,也是一种水生饲料植物。大量研究表明:绿萍鲜嫩多汁,纤维素含量少,营养价值较高,味甜,适口性好,是猪、禽、鱼的优质饲料。然而,当年家乡农户喜欢在河面上养殖水浮莲,作为生猪的饲料之一,而不习惯以绿萍为饲料。更何况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春夏之交以绿萍作早稻肥料,尤为重要,也就不可能轻率地以它当猪饲料了。
据说,绿萍也可药用,能发汗,利尿,祛风湿,治顽癣。
春来外地采集或者自养越冬的萍种,要放养于萍床了。萍床,是专用种萍繁殖田。家乡的萍床,一般选择在靠近房屋、阳光充足、土质肥沃和排灌方便的水田。犁耙水田整平,执锄勾起泥土,再用手筑起小埂,形成若干条长方形的萍床。撒萍种于其中,用长竹枝轻轻地拍打水面,让绿萍分散均匀。当然,要做到深水、浑水撒萍,浅水养萍。
放养的绿萍,要及时施肥。那时,家乡给绿萍施的是栏肥粉。所谓栏肥粉,即栏肥经堆沤腐熟,晴日掘出晒干,由成人在脚板间研细,再用米筛筛下的粉末。绿萍放养的次日清晨,若是晴天,就开始施肥。我们一手端着一只装有栏肥粉的畚箕,一手抓起一小把栏肥粉,虚握在手心,每次少量而又轻轻地挥手朝上撤去,纷纷地落下的栏肥粉与沾满露水的绿萍相融合,必然起到了极好的催肥作用。若是雨天,就依次推迟。施了栏肥粉,不出三、五天,萍种快速转青,萍层密布起皱。这时,就要及时分萍到另一萍床,每分一次绿萍,又须追加一次肥,以便萍种继续旺盛地繁殖。
早稻插秧前,起绿萍于萍床,挑往并稀疏地撒进了大田。插秧后,绿萍在早稻田间赓续不断地繁殖,而再也不分萍了。谷雨、立夏时节,绿萍繁殖最旺盛,萍色红紫深绿。过了小满,绿萍变成了红褐色,开始慢慢地死亡腐烂,田水很快地变黑,养分迅速地分解释放,时值早稻分蘖末期,供幼穗分化吸收利用。这期间,农田决不可轻易地放水。有次,我一位小伙伴在此时节引田水放跳筒抓鱼,结果被人发觉而臭骂了一顿,竹跳筒也差一点被踩烂。农谚说:“倒萍越早,早稻越好。”绿萍若迟腐烂,可能会使水稻贪青迟熟。所以,绿萍必须在分蘖末期到幼穂分化始期前倒萍,若不自然倒萍,必须排水人工倒萍。
秧插稻田,那时必要耘田。而绿萍养于早稻田,自然有效地抑制了田间杂草的滋生。因而,有养绿萍的早稻田,可减少一次耘田,从而节约了劳动力的付出。
绿萍的历史久远,也自然引来了历代一些文人墨客吟诗作词。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填词《朝中措》:“绿萍池中絮飞忙。花入蜜脾香。长怪春归何处,谁知个里迷藏。残云剩雨,些儿意思,直恁思量。不是莺声惊觉,梦中啼损红妆。”元末明初隐士吕徽之赋诗《绿萍》:“密密绵绵满草堂,不容红日下沧浪。却因风扫沾泥土,燕子衔来上画堂。”
家乡的稻田养萍,始于清代,康熙三十三年就有稻田养萍的记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稻田养萍达到了鼎盛时期。据统计:1971年,苍南境内养萍面积达240000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80.2%,占历史最高水平。而后,化学肥料的普遍使用,家乡绿萍养殖面积逐年减少;如今,也就不言而喻了。
绿萍,这个对我家乡农业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瑰宝,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遗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不仅是一段难于抹去的田园记忆,更是一种难舍难分的农家情怀。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