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风土
2022年11月03日

神宫桥村的木板桥

杨道敏

江南垟的古代桥梁多为石桥,唯独钱库镇仙居片区神宫桥村前岸和后岸之间曾有两座东西走向的单孔木板桥,每座桥均长约3米多,宽约1米,厚0.1米。木板桥由村集体资产建造,用厚厚的柳杉木板在两头各加上一根木头横杠,用大铁钉连接制成,人行的这一面用刨子刨光,不上油漆;向下的一面保持原木本色,也不上油漆,若干年更新一次。小小的木板桥没有栏杆,架在两岸丁字型突出于河岸的石墩上,可承重数千斤,但仅容一人通过。

桥板两头均放置于石墩上,可由人力抬起。除非狂风暴雨天气,板桥头一般都有人。每当有船只经过,不管是本地船只还是外地船只,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会义务地抬起木板桥供船只通过,如同约定俗成,几百年来一直沿袭这一古老的规定,十分自觉。一般来说,空船通过时,只需一头抬起,船只便能通过;若是船只满载,则需两头抬起,划船者只需道谢一声即可。

苍南地处东南沿海,经常刮台风。早年江南垟一带山区还未建水库,一旦遇有台风,山上洪水倾泄而下,滚滚洪流沿着宽阔的江南运河奔向东海。因为木板桥从未用铁链或者绳索固定,有时深夜无人时,木板桥会随水流向东南方向漂走,于是村民们便会自发外出找回。当然,邻村的人们若是发现神宫桥独有的木桥板,也会主动送回。

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打造这种木板桥的柳杉木也是要值几块钱的。这种柳杉木制造的木板桥仅重百余斤,其实夜深人静时很容易偷盗,船只通过时便可顺手牵羊,并不需费太大的力气,但村内外从来没有人会去干这种不义的活。中国人有古训:“修路铺路是善事,可以积德。”而传说偷盗则会有损子孙。

神宫桥村历史上曾是一个亦农亦商亦渔的村庄,历史上一直较为富裕。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全村有2000多人口,拥有150多艘载重量在十几吨的四仓木船,在全县各地做贩卖薪柴等生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建设2座长仅3米左右的小石桥。为何在这么窄的河流上,不建江南垟十分普遍、且使用维护更加方便的简支梁石板桥,而建筑2座很容易腐烂、需要定期更换的木板桥呢?这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战争和宗族械斗的需要。神宫桥村地处江南垟的核心地带,四面环河,只有6座大小不一的简支梁石板桥与外界沟通,易守难攻。神宫桥村前岸和后岸由一条宽约八九米的河道隔开,2座木板桥两头都有石条交错作丁字状向河中各延伸数米,上面铺以木桥板作为人们的通行通道。这种桥梁如同古代的吊桥,战时一旦抽去桥板,便无法通行。冷兵器时代,除非敌方放箭,只要一人手持长矛守住一岸,便会万夫莫开。明末,倭寇经常骚扰江南垟;清初,江南垟曾发生过十多次战争;近代以来,神宫桥村的杨姓与周边人口更多的陈姓关系一直不睦,时有发生械斗,这可能与神宫桥村建造这2座木板桥有关。

二是可能跟封建迷信有关。神宫桥村的中心点称板桥头,是神宫桥杨姓于明嘉靖(1522——1566年)迁居此地后的最早聚居之地,人口最为密集,边上有大屋,也有一个面积广达几千平方米的大广场。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村里的电影都在这里放映,许多大型活动也在这里进行。一直至今,这里仍是全村最为热闹的地方,也是小商店最为集中的地方。在木板桥的北面不到10米的地方,有一座大屋前面筑有一道砖墙来进行阻隔,上面镶嵌刻有八卦符号的石敢当,从风水学来说,这座桥梁对北面的居户肯定有冲克。至于杨氏宗祠前面的那座木板桥,虽然也是东西走向,直对杨氏宗祠,是不是对杨氏宗祠有冲克,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木板桥离杨氏宗祠有100多米远,更靠近宗祠的地方还有一座单孔简支梁石桥。

与神宫桥村的其他十几座桥梁相比,这2座木板桥历史以来一直没有桥名。但只要一提板桥头,神宫桥和周边村民没有不知道的,因为木板桥在整个江南垟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又是神宫桥村的中心点,已经成为一个小地名。以往,邮差送信和报刊一般也只送到板桥头的小商店里,再转交到收件者手里。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液化石油气在农村的逐渐普及,江南垟对薪柴的需求大量减少,从事这行生意的神宫桥村木船也大量减少,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大量出现。为了方便村民出行,神宫桥村拆除了古老的石板路,改建成更为宽敞平坦的机耕路。同时拆除杨氏宗祠前面的那座木板桥,改建为更为平坦和坚固耐用的钢筋混凝土桥。而板桥头那座木板桥,只是由木板桥改建为更宽、更为结实的铁板桥,仍然可以人力抬升。再后来,铁板桥以南十几米外又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但铁板桥依然保留着,给村民们留下了一份乡愁。至今,村民们茶余饭后还是习惯聚居在板桥头,在这里谈天说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