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田套合”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
去年以来,我县新增高标准农田1.39万亩
本报讯 (通讯员 朱迅 章侨) 我县着力推动耕地布局和质量优化提升,全面启动“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工作,2024年以来,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39万亩,耕地恢复0.58万亩,多田套合率达83.83%,居全市第二,逐步构建起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的耕地保护利用空间新格局。
要素资源“大聚合”,加强“多田套合”保障。县资规与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成立多田套合工作专班,打通跨部门、跨业务壁垒,推动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一体化建设。聚合项目,统筹“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高标农建设、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绿色农田建设、耕地功能恢复等项目,多形式推进“多田套合”。聚合资金,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模式多渠道融资,启动我市金额最大耕地恢复类项目,金额达3.158亿元,项目总用地约14335亩,涉及18个乡镇,实施周期为2年,预计可为我县补充耕地数量指标近14000亩。
后备资源“大整治”,拓宽“多田套合”路径。落实永农储备区应划尽划,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资源同步按高标准农田要求建设,并加强后期管护,防止“两非”情况出现,2024年已完成耕地功能恢复0.58万亩。提高套合质量。优先将永久基本农田内坡度25°以下且集中连片10亩以上的地块建成高标准农田,将现状良好、设施完善的耕地认定为高标准农田,2024年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1.39万亩;优化套合布局。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建设,变“小田”为“大田”,有力推动农田集中连片、耕地质量提标。近年来,共实施“百千万”亩方工程27宗,整治后形成集中连片耕地8.54万亩。2025年将增加多田套合面积1.22万亩,多田套合率可提升至89.21%。
整治成果“大转化”,释放“多田套合”效益。通过“小田”变“大田”,赋能耕地永续利用。如全省规模最大的“万亩方”项目—金乡镇夏八美等81村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项目整治后,“多田套合”率达到94.33%。该项目通过“村集体兜底+种植大户参与”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流转,耕地“零抛荒”。同时,引入农业智慧云平台,设立智能育秧大棚,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节本20%左右。持续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27宗项目预计新增产能121.7万公斤,为村集体和种植大户每年带来约365万元的收益。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