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站四季柚:“抛”不开的乡情,“抛”不去的乡愁
陈汉莉
“绿布包白布,白布包柴梳(木梳),柴梳包米,米包醋。”这是地处浙南的马站一带关于四季柚的谜语,简单明了刻画出其外观及滋味,即柚子外表皮为黄绿色,里面是棉絮状白色保护层,果瓤聚合成一瓣瓣像梳子,晶莹的果肉颗粒像白米,味道酸甜如糖醋。
一过立冬,马站便以四季柚的名义盛装迎客:柚果累累挂满枝头,漫山遍野,房前屋后,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独特的美丽乡村画卷,就连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味……似乎,整个冬天就此丰盈生动了起来。
四季柚的由来
关于柚子的方言叫法,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载:“柚,旧有红肉白肉二种,俗呼若‘烹’,或转为‘抛’。”据传,马站四季柚栽培始于清雍正年间,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四川文旦移植到此地后,表现为一年四次花,本地人沿袭历来称“柚”为“抛”的叫法,称之为“四季抛”,后经科技界统一规范,称为“四季柚”。
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中叶,马站片区零星种植的柚树已有2500多株,成片种植规模最大的要数马站镇桥头村陈敬的果园(后为国营马站水果市场)。新中国成立前,这个园主还是马站街“新振顺”商号的股东,他因生意奔走江浙一带,接触到园艺经营,对“四季抛”发生兴趣,回乡后开始兴办果园。民国24年(1935)开始开辟五亩柚园,后又开拓种植达到二十亩,共种植了近四百株的柚苗,开创了马站四季柚规模种植的先河。在此期间,他亲自经营,并进行栽培管理、嫁接、育苗等试验,其精心栽培的四季柚以果型端正、味甜、汁多、皮薄无核而著称,闻名一方。陈敬在培育四季柚时还仔细做了文字记录,可惜这些资料都已遗失,没有保存下来。
四季柚的传说
四季柚,作为马站最具识别度的特色农产品,以出产果品品质最优、种植规模最大,而获称“中国四季柚之乡”。在此地,又以魁里中魁的四季柚品质尤为出色。
据魁里《周氏宗谱》记载,周氏亨房五世孙周之德(1698-1780),字士升,号大川,幼年聪颖,通晓四书五经,兼学武术。周之德于清雍正年间投军,后官授四川某地千总。其在四川任职期间,因其父周世龙年岁已高,身体欠佳,屡屡书信催促而告假回乡探望,并带回四川文旦数个,奉其父啖尝。周世龙见千里之外的儿子回转,心情大好,文旦清甜可口,食后顿觉神清气爽,加上汤药调理,身体竟逐渐康复,一时,四川文旦被乡人奉为灵丹妙药。
等到周之德任满返乡,带回文旦树苗两株,分别植于周宅庭前。等到树苗长成结果,果形果味都更甚文旦,肉质纯正,酸甜适度,其果肉组织脆嫩、细腻,入口化渣,酸甜适口,风味更佳,远远胜过本地原产的“红心柚”。由于品种优良,加上之前周父治病之奇效,乡人纷纷索取枝条嫁接。后来,那两株千里迢迢移植过来的树种完成历史使命后化身为春泥,而出产的柚子却闻名一方,甚至香飘全国。
四季柚的祝福
柚子,谐音“佑子”,在浙南一带象征圆圆满满,长长久久之意。四季柚的寓意就更加美好--地处浙南的苍南平阳一带办喜事,至今仍用它当礼物馈赠亲友。每年秋冬时节,奔波在外的游子回乡时总不忘大袋大袋地捎带四季柚,储存起来过年自家当年货,或赠送亲友,向全国各地都捎去一份沉甸甸的祝福。
在马站一带,至今还保留分“新娘抛”的习俗。时值岁末年初,正是婚庆佳期时节,家有待嫁闺女的人家要为女儿准备的“新娘抛”,就是挑品相俱佳的本地四季柚,连同新娘的嫁妆如棉被、家具之类由男方派人用箩筐一起挑到婆家去。当日,这些所有陪嫁的嫁妆在新房里一一摆开,以示新娘嫁妆的丰厚和体面,唯独这“新娘抛”却被新娘子悄悄地收了起来,藏在了角落底、柜子里。
对于“新娘抛”的分发,娘家的阿妈和有经验的姐妹早早有过嘱咐,耳语之意,就是要藏得住“抛”,要沉得住气。因此,新娘子的心里就有数。讨“新娘抛”,不仅考验讨抛人的口才,另外也与新娘子当天心情的有关。讨到新娘抛的皆大欢喜,讨不到的也权当凑个热闹。往往,就在新房欢庆的闹腾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甜美的果实,也把美好的祝福送给这一对新婚夫妇。而那在特别的酸酸甜甜里,蕴含着日后婚姻生活百般滋味,都将留待这一对新人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慢慢回味。
跻身“名柚”之列
四季柚挂果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能充分吸收大气、土壤中的养分,人云:“吃透了四季之风水,浸润了山川之灵秀”。成熟时的四季柚形美色艳,果实多为葫芦形、梨形或球形,表面以黄色、橙色为多,果面光泽有凹点,“头水抛”(开春头次开花结的果)果皮相对较薄,用手即可剥离。因其保存时间长,便于运输,风味不变,因此有“天然罐头”之称。
旧时,柚树极为稀少,出产的四季柚极为珍贵,加上民间对其食疗功效极为推崇:上火咳嗽吃两瓣果肉即可缓解,具有解渴清热之效,因此奇货可居。1945年平阳县编印的作为小学地方补充教材的《朴厚的平阳》就提到四季柚:“最好的是马站魁里的四季柚,水分多,味又甜,可惜不多,外地人休想买到,只有本地人当作郑重的礼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马站四季柚在全国农展会上曾评为柚类亚军;1985年11月,被农业部评为柚类第二名,荣获部级优质产品称号;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1995年以后,连续两届荣获农业部优质水果称号,六次获得全国柚类金杯奖;1999年、2001年连续两届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为“中国名牌”产品。近年来,还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认证。
柚树成“摇钱树”
从古到今,马站魁里一带村民的生活都与四季柚息息相关。熟悉当地民情的人都知道:旧时,四季柚是魁里村民的“养命树”,如今,则是魁里人家的“摇钱树”。
都说,柚果以树龄越老,品质越优良。在中魁村,树龄为百年以上的柚树有十多株。老树枝繁叶茂,高约5米,最多一株一年挂果600多个,产量可达600多斤,这些老柚树往往上的果子,往往还尚未成熟就被订购一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四季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建国初的三分之一,到如今全村近百分之七十的林地都种上了四季柚。四季柚的产量随之大增,旧时那“一果难求”的历史早已翻篇。除传统的农户经营之外,中魁村还建立了四季柚合作社,走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路子。近年来,还借用电商热潮,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大大拓宽销售渠道。
在中魁,围绕四季柚产业的发展,村书记林言忍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从2010年开始,他千方百计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营销策略,积极提升中魁四季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边坚持“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做法,通过举办四季柚采摘文化节,在采摘环节上屡出新意,大大吸引各地游客和商家。
近几年,加上甬台温高速复线到马站通车后,以“双魁印象”为主题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户外婚庆摄影、亲子活动等为一体的美丽田园,结合四季柚主题公园、“柚一邨”特色民宿,加之本地柚系列产品更是也玩出了新花样,如:柚子茶,柚皮糖、柚子酒……农旅互补,文旅相融,以“柚”为媒,做足了“柚”文章。
而今,中魁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不仅收获了“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张国字号金名片,也让全村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阔。乡村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名果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突出,成功实现“一个产业带动一村人,一个果品致富一方人”的美好愿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